找到相关内容1028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新的唯识论

    若云唯识,此依何说?   论曰:此诸名相,皆由明了分别之识,转动变似能取见及所取相之二分。又因无始物我分别熏习之力,依此能取见及所取相之二分,转似种种众生及世间相。依识所变,随识所缘,假施设为人类、...rdquo;是也。三者、曰种元识:即前“能藏者识”之义。由此识体所本具之种种能力,及由前之七识所熏习在此识中之种种功力,即为能各各差别互互连带发生诸心法。心相应法、心变现法、心不...

    太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40755129.html
  • 唯识三十论释(1)——守培法师

    故。此为初能变识所有之体性也。一切诸  法之习气(即种子),皆由此识转异成熟,故曰异熟一切种。种谓能生义。此为初能变识所有之功能也。  起信论云:“以依真如法故,有于无明。以有无明染法因故,即熏习真如。以熏习故,则有妄心(即八识见分,亦即七识自证分)。真如得妄心和合不一不异,故名阿赖耶”。此八识生起之因缘也。  此识以真如为主体(即自证分),以妄心为作用(即见分),以种子根身器界为作用之所(即相分...

    守培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51368369.html
  • 《宗镜录》之圆融观——围绕“一心说”之三重唯心观的一个简单考察

    随转相续释诸法之相似相续,而以现行法与阿赖耶识间相互为因之熏习、生起关系,说明诸法之生起与相互影响,并以此诸因果关系解释流转与还灭。《宗镜录》完全吸收了这些思想,在卷四十七、四十八、四十九对阿赖耶识以及熏习概念作了详尽讨论。此中,永明亦随顺《成唯识论》将熏习分为能熏(现行法)与所熏(阿赖耶识)予以阐释,如说:   问:熏习以何为义?答:熏者,发也,或犹致也。习者,生也,近也,数也。即发致果于本识内,令种子生。...

    周贵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95341493.html
  • 清初文论中的佛学影响

    、袁影响甚深,持论往往近于“童心”、“性灵”之说,时而以佛理再相印证,于是提出一些佛学色彩更显明的命题。主要有“熏习”说、“弹斥淘汰”说等。现分别略加阐释。  1.“熏习”说。  其《高念祖怀寓堂诗序》云:  余窃谓诗文之道,势变多端,不越乎释典所谓“熏习”而已。……佛氏所谓“应以善法扶助自心,应以法水润泽自心,应以境界净治自心,应以精进坚固自心,应以忍辱坦铴自心,应以智证洁白自心,应以智慧明利自...

    陈洪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53042576.html
  • 试论佛教空、有二论与现代意义理论在理论上的几个含义相近之处

    我们理解成具有本质与意义的存在者。人类有始以来所形成的所有知识体系,便如同这样在漫长的岁月中一点一滴被创造并被积累而形成。而每一个人都自生命之始就生活在这种知识体系所构成的文化环境中,耳濡目染、日夜熏习...第六识,则是将感官之感知到的诸要素综合成影像的作用,而第七识,则是完成对前六识形成的影像进行解释的作用,至于第八识,则提供了解释的所有理由。   唯识理论还讲到熏习与转变,《观心觉梦钞》卷下以‘熏习...

    释青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05750856.html
  • 实践与解说——吕建福先生佛学笔谈录

    唯识学来看,虽有相对的世俗谛真实,究竟而言,也只是第六意识的一种精思妄想而已。 问:探讨人生解脱的课题,依瑜伽行派唯识宗的观点便认为,人生要解脱必须由熏习作用的层面而为之。依此,所谓“正闻熏习,如理作意”,便成为实践与体会的向度。然而,有学人指出,唯识宗抉发熏习的功能,是把意识理解为超越的体性,而有所依持的一种经验性格。但这种经验性格,并不能有效地展现实践的作用。这个意思,先生认为如何呢?再者,...

    吕建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43051329.html
  • 赖耶缘起对阐释“生死流传”的意义

    自原始佛教开始,至部派佛教期间不断修正学理,及至无著、世亲立唯识学,建立“种子熏习”以说明作业感果的异时因果,又设“阿赖耶识”为作业及感果的主体而无一自我”之失,以赖耶缘起的业感理论始得完备。  ㈤建立“赖耶”为作业感果的主体  唯识宗于六识上再建立第七识(末那识)和第八识(阿赖耶识),尤以阿赖耶识(简称“赖耶”)作为有漏的宇宙人生的根源,通过种子熏习的理论来说明赖耶缘起。赖耶摄藏诸法种子,以种子...

    陈雁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103265584.html
  • 关于根基的开示

    有的人一见到上师就忍不住流泪,生起慈悲心,或者一见到上师就感到特别欢喜。这是因为你前世与上师有缘。但今世的熏习更为重要。今世的熏习是怎样?一是要经常念上师恩德;另一方面是在修上师的法的过程中不断净除业障,亲身体会上师不可思议的加持,而生起坚定的信心。所以说根基是不固定的,譬如大家刚开始大部分对佛法没有信心,后来不断熏习,逐渐生起了坚定不移的信心,这就是由小根基变为大根基。   你自己是大...

    根松成林仁波且开示

    |根基|根松成林仁波且|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3/0845118177.html
  • 关于佛教的认识论

    的“恒审思量我相随,有情日夜正昏迷”之义。第八阿赖耶识的作用《八识规矩颂》谓为“受熏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翁。”此识是无覆无记性摄,常起现行,一类相续,坚住不断,故能受七转识熏习。熏习即有习气,著于...所熏恒和合,就不断熏习。有熏习即有习所气恒存于本识中,习气是种子之异名,它具有六个特点:(1)“刹那灭”,谓此种子,即是一种潜在的认识功能,本性就是刹那刹那,生灭不停的。(2)“果俱有”,谓此种子,生...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31740264.html
  • 无心:漫谈禅人与坐禅

    基本教义的熏习,对于高深的禅理更无修养。因此在最初的发心上便产生了严重的失误,所以在禅修实践过程中,乃至在生活行止上,都处于恶道的心理状态,以其恶业的驱使,使禅的修为也成了堕落之因,不仅自害,还会污染禅...证阿罗汉果,成为界外圣人。   由此可知,如果被光与空所包裹,不知乃虚妄心之所显现,认假为真,乐处其中,不愿舍离,就免受其束缚而成为生死业报,不得解脱。因此,平时如有教理的熏习,智慧的观照,那么,到了...

    无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53340439.html